close

存在主義非常強調自由與責任  用口語白話文來說  應該就是自作自受

簡單來說就是  

你會落的今天這種下場 都是自己選擇的  不要把過錯推在別人身上  沒選擇也是你自己的選擇

多麼當頭棒喝的的一個學派XD



存在主義治療法的專業術語之一↓

受限制的存在:只對自己產生極少數的覺察,不清楚自己問題的本質,對處理生活狀態的方法所知有限,常自覺受困或無助。

存在主義治療通常稱當事人為「受限制存在的個體」。



一、代表人物:

1.弗朗克(Frankl)

(1)人類可以被拿走一切,除了一個人最終的自由—在任何環境中,去選擇自己的態度,去選擇屬於自己的方式。

(2)尼采:「只有擁有一項生存的理由,就能忍受任何如何生存的痛苦」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「那些沒有將我置於死地的事物,將使我更堅強」

(3)意義治療法:認為現代人擁有生活的工具,卻沒有生活的意義,因此當人們不再忙於例行事物或工作時,便常經驗到到無意義,稱為「存在虛無」,治療的目的在促進人們經由外在事務的經驗,發現生命的意義。

2.羅洛梅(Rollo May)

(1)代表作:〈焦慮的意義〉、〈愛與意志〉→對人類經驗本質的關心。

(2)能夠存活在孤獨且必須面對死亡的世界,是人類最真實的挑戰。

3.Bugental:〈心理治療師的藝術〉→協助當事人檢 查自己如何回答生活中存在的問題,挑戰他們如何改變這些答案,使他們能開始過著坦誠的生活。

4.Yalom:〈存在主義心理治療法〉→重點在4項問題:死亡、自由、存在的孤獨、無意義。 



二、基本主題

1.自我察覺的能力

(1)生命有限 (2)不行動也是一種決定 (3)能部分的創造出自己的命運 (4)意義不會自動出現,藝藝是我們尋求及發現獨特目的之後的產物  (5)存在的焦慮→察覺到生活中能擁有選擇時,也意識到我們應負的責任 (6)人是一個寂寞、無意義、空虛、內疚與孤獨的主體 (7)人雖孤單,但也擁有與他人建立關係的機會

2.自由與責任

(1)我們無法選擇是否投入這個世界,但可以選擇生活的方式與成為哪一種人。

(2)我們在可選擇的範圍內自由的去做選擇,這是人類的基本自由,但也須負起指導自己生活的責任。

(3)若拒絕承擔責任,堅持將自己的問題歸咎給別人,那麼在治療中將得不到任何幫助。

3.尋求認同與人際關係

(1)人常感到孤獨、無歸屬感及疏離,這是因為人們會像生活中的重要他人詢問生命的方向、答案、價值與信仰,而不是在生活衝突中,以信任自己的態度去尋找屬於我們自己內在的答案。我們已成為別人所期待的樣子,獲取被接納。所以自己變成他人期待的產物,而對自己感到陌生。 

→這邊讓我看了以後有種醍醐灌頂(?)的感覺XD  原來我對自己感到陌生 都是別人害的XDDDDD


(2)學習如何以自己的內在生活著,需要勇氣。最大的恐懼之一是發現自己沒有重心、自我,只是他人期待的反應而已。

(3)體驗孤獨感:因體認到人不能依賴他人來肯定自我,必須單獨賦予自己生命的意義,決定如何活著時,就產生了孤獨。

(4)當人能夠忍受孤獨,發掘自我內在力量時,我們與他人的關係可建立在自我實現,而不是自我剝奪。

     (如果感到自己被剝奪,那麼我們與他人的關係就只是一種寄生共存的關係) 

→難怪我時時感到我被剝削  原來是因為我還無法忍受孤獨...



4.對意義的追尋

(1)存在的罪惡感:一種不完整感,或是體認到自己並不能成為所謂「理想的自己」,或是未能發展潛能時,所產生的罪惡感。

(2)生命的意義,是投入生活的副產物。「投入」指的是去創造、愛、工作與建設的一種生活的承諾。

5.焦慮是生存的一種狀態

(1)人類無可避免的狀態之一,源自於個人追求生存、並維持、肯定自我的存在。

(2)若當事人沒有體驗到焦慮,就會大幅降低自行改變的動機。

(3)自由與焦慮是一體兩面。唯一能不冒險而逃脫焦慮的就是放棄自由。

6.察覺死亡與不存在

(1)了解死亡的必然性,是人類賦予生命意義的一種基本情境。

(2)雖然死亡導致我們的消失,但死亡的概念卻是生命力與創造力的泉源。 



三、貢獻與限制

1.貢獻

(1)強調治療關係中人與人的會心關係

(2)自由與責任的主題,可應用於現代人掙扎的問題上

(3)對於了解人類共同關切的主題,提供良好的架構

(4)建設性的處理焦慮與罪惡感

(5)特別適用於正面對發展危機的個案

(6)別適合感覺與社會疏離或想找出生命意義的個案

2.限制

(1)缺少系統性的陳述

(2)極端個人主義 



總之  很多人喜歡抱怨東抱怨西  說自己多可憐  遭遇到多麼不公不義的事情

就像阿德勒的4種人格其中一個  

優越型人格→不做無意義的事  以成就來突顯自己的重要  使自己感到優越 會抱怨工作負荷過重

控制型人格→認為唯有控制住情境  才能免於被人譏笑或貶低

逃避型人格→追求安逸舒適  往往會拖延處理問題或做決定

取悅型人格→為了避免他人的排斥  會努力去討好他人 



用一句老話回應就是 不爽不要做啊!!
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心情 個人 心情小語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毛茸。絨。 的頭像
    毛茸。絨。

    抖字手

    毛茸。絨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